易教网-上海家教
当前城市:上海 [切换其它城市] 
sh.eduease.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上海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上海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400-6789-353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上海家教网 > 家长课堂 >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05-27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

中国社会有士之一流品,而其他社会无之。士在中国社会上有特殊地位,在文化传统上有特殊意义与特殊价值,始于孔子。士志于道,即尚其所志之道。士的道始则修于身,继则齐其家。扩大之后,则有家族,有家乡。再扩大之后,则有治国之道。超国家而上,则有平天下之道。这四个层次中,德行为最重要的一层。如果没有德行,就不足以称为士,也无法做到身、家、国、天下的完整统一。 孔子曾称赞颜渊,他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这里的“用”指的是用其道,而不是用其身。如果能够用其道,士就能够在行动中展现出来。如果不能用其道,士就会隐藏起来,宁愿退而不仕。士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可以仕,也可以不仕。但是社会中有士,士的道才能够传播开来。 孔子创立了四科:德行、语言、政事、文学。言语和政事是在仕途中的重要事务。言语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政事,因为政事只是在国内进行,而言语能够用于国际外交,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所以言语的重要性要高于政事。文学虽然还没有被用到,但专注于典籍文章的研究,上溯古代,下传后世。文章就是道。在这三个层次中,德行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德行,就不足以称之为人,也无法成为士。 孔子的弟子中,有先进和后进之分。先进的弟子是孔子早期的传道者,他们有志于用世,但对文学不太关注。而孔子晚年的传道者是后进的弟子,当时孔子已经年老,他们更关注于文章典籍的研究,而对用道、行道的志向相对较弱。孔子说:“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虽然孔子年纪大了,但他仍然有行道用世的心愿。 在四科中,德行最重要的人是颜渊。他说:“夫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博我之文”指的是四科中的文学,用于求道、讲道、明道。 “约我以礼”指的是用世行道者。孔子说:“君子不器”,又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用的意思是使用其道,而不是使用其身。如果能够使用其道,士就能够在行动中展现出来。如果不能使用其道,士就会隐藏起来,宁愿退而不仕。士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可以仕,也可以不仕。但是社会中有士,士的道才能够传播开来。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普遍受到各方的重视,但没有人得到上层政治的重用。孔子的再传弟子们如子思、孟子、荀卿都获得了名声,但也没有人在政治上获得重用。儒家以下,诸子并兴,继孔子而起者为墨翟。墨翟有广泛的影响力,却也没有受到列国政治上层的重用。墨子曾多次推荐他的弟子进入仕途,但没有一个人得到重用。墨家有钜子组织,如孟胜,他也是钜子,是各国墨徒的领袖。然而他仅仅成为一个家臣,并以三百人之众死在任上。另外还有杨朱,他没有受到政治上层的重用,也没有留下名声。道家的庄周仅仅是宋国一漆园吏。他被楚国聘为相,但他辞了,宁愿做一个无足轻重的人。 在战国时期,诸子聚众讲学,形成了儒、墨、道、名、阴阳、农家等流派。然而那些开山宗师以及继承者在当时的学术上有名望,但在政治上却没有获得重用。获得重用的人往往是真正的士人。比如贾谊、董仲舒等人,在政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些人虽然没有得到重用,却在学术上有很大的影响力,比如鲁仲连、郑玄等人。他们的影响力超过了帝王卿相,成为社会下层的草泽平民所尊敬和崇拜的对象。 所以说,士的影响和贡献主要体现在社会上。对于士来说,师傅比君主更受尊敬和爱戴。在中国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人往往是在野的士人,而不是在朝的卿相。在战国时期,七个国家统治了整个中国,但人们向往和仰慕的却是士人。因为士人比君主更能够尊贤礼士。如果君主没有能力,士人就会批评他。比如颜渊批评齐宣王,严光批评汉武帝。这些士人的声音可能不会被当时的政治上层听到,但他们的影响却很大。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士人能够得到政治上层的重用。比如李斯、伊尹、周公旦等人都在政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些士人虽然没有得到重用,却在学术上有很大的影响力。比如黄巾起义时期的严光,他隐居不出,但他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政治上层的人物。同样,东汉末年的郑玄也没有得到政治上层的重用,但他的影响力却被后世所传颂。 士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影响和贡献主要体现在社会上。真正的士人往往在政治上没有得到重用,但他们的道德、学术和精神对于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们以身作则,用道行事,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成为后世士人的楷模。他们对于中国文化传统历史的影响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历史上的士和政治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管宁

在黄巾起义之后,中国进入了魏、蜀、吴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士人。同时,荀彧、诸葛亮和鲁肃等也都是士人。诸葛亮被后世称为能够让三国照耀后世的人物,与两汉时期的名士一样。但是还有一个士人,叫做管宁。他最初逃亡到辽东,后来老去归中土,在家里耕田挖井,曹操召他也不出来。后世尊敬他,认为他甚至胜过了诸葛亮。诸葛亮虽然是政治家,但最终没有在世乱中挽救社会。而管宁作为一个野人,虽然生活在乱世,却保留了一个完整的人。因此,这个社会并没有完全崩溃,还有希望。孔子曾经说过,他想去住在九夷之地,并说:“我知道道路为什么不行。”尽管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也无法改变世界的乱象。然而,孔子又说:“后生可畏,怎么知道未来的人会不如今天。”三国乱世,比春秋末年更加混乱,而管宁正是孔子所说的后生可畏。在世界纷乱的局势中,有一个士人屹立不倒。后人希望效仿诸葛亮,但很难像刘备三次拜访草庐那样。但如果希望成为管宁,就不需要等待外部条件。司马迁著《史记》,创造了列传体,被后人奉为正史之首。其中包括了七十篇列传,第一篇是伯夷,但他并没有在当时被广泛使用。司马迁因为谈到了李陵的事情而惹祸上身,最后免于死亡。尽管他成为了武帝内朝中书,但他已经对政治事务不再有兴趣。他并没有在当时追求功名,而是为了后人的评价。他的《报任少卿书》是畅所欲言的。而管宁则能在文字著作之外展示自己。司马迁已经陷入了政治圈,不如管宁那样从容地脱离世俗事务,仍然可以成为一个社会人物,成功地实现志向,完善自己,不至于像伯夷那样饿死与他相抗衡。这也突显出中国政治的特殊性。

唐代的陶渊明和韩愈

从两晋南北朝开始,五胡乱华,南北朝对峙,与两汉相比,形势更加不利。然而,士人兴起,他们在前人面前不会感到羞愧。比如陶渊明,他耻于为五斗米屈膝,写下了《归去来辞》,在孤松旁徘徊。在当时的政治事务中,他可以说没有贡献。然而,他的诗歌广为流传,越来越普及,越陈旧越新鲜,已经过去千年而没有衰落。几乎每一个中国读书人,每一个士人,都会背诵他的诗歌,敬仰他的为人。在他之前,有《古诗三百首》,还有屈原的《离骚》,但这些都充满了政治性。只有陶渊明的诗才真正沉浸在社会的底层,最终影响到了政治的高层。他可以说与诗与骚并列,称为三位鼎足。在晋朝、南北朝时期,只有陶渊明的诗集就足以继承三代两汉的传统,而且在唐、宋、明、清朝期间都继续发扬,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新篇章,一脉相承,无需他人追求。因此,士在世界上的重要作用,如同陶渊明一样。

唐朝的太宗与魏征

唐朝的太宗与魏征

下至唐太宗,在登基成为天子之前,他就已经有了十八学士的士人团体。与汉光武相比,更甚一筹。然而,玄武门之变,兄弟争斗,最终成为太宗内心的一块耻辱。不幸的是,他的父亲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却遭遇了这次宫门之变。魏征最初为太子建成办事,后来为太宗办事,这也不能与管仲为齐桓公办事相比。魏征在内心中并没有愧疚之事。所以他经常对太宗进行劝谏,没有一次不尽力。即使魏征因此而死,也明确了他为政府服务的初衷,并没有为了个人的地位而去追求,可以向世人明确表达,没有遗憾。然而太宗对待魏征,也知道非常重视,优待有加,这也表明他出使的初衷,并没有个人私利。一部《贞观政要》成为后世君王常读的教科书。太宗与魏征两人相处的情况,尤为《政要》一书中的重要内容。这说明政治是人群社会中重要的业务,与现实牵涉到的理念相比,理想每次都会减损。因此,要成为一个政治人物是非常困难的。伊尹服侍桀五次、汤五次,何尽人皆可效仿。他放太甲在桐宫里,果然使太甲没有悔悟,那伊尹又如何改善后作呢?周公诛杀管叔,放逐蔡叔,大义灭亲,也何尽兄弟相处之道。果然成王成为一个品德不如人的君王,周公又如何改善后作呢?以伊尹周公的圣人,尚有困难。所以孔子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重视道德而轻视仕途,这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即使对于唐太宗和魏征,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如果必须将政治人物奉为尽善尽美的最高人生标准,那么这个人生又有多少希望呢?只有中国才有另一个更高的标准,更高的境界。而政治人物则向这个境界而努力,也受到这个标准的崇拜。这是中国社会士人的存在,中国文化中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地方。

宋代和明清时期的士人

从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士人可以隐居于门第之中。到了唐代,科举制兴起,门第逐渐衰落。作为一个士人,他们纷纷投身于应举从政的道路,在政治上取得了重大进步。对于政治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其他的士人则转向释道二家,成为异端。政治人物也多信奉释道。所以唐代的社会标准士人未必比两晋南北朝的士人多。古代以来政治上的崇高理想,反而趋于黯淡。这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退步。中唐时期,有韩愈出现,提倡古文。韩愈曾说:“好古之文,乃好古之道也。”韩愈可以说是继承了中国士人的传统。幸有昌黎一集,可以与晋、宋时期的陶渊明集相比,甚至更胜一筹。然而,韩愈最终没有得到政府的重用。他的建议被接受时,几乎陷入了死亡的境地。像韩愈这样论大节的人,可以说是唐代的一个标准士人。诗圣杜甫,可能次于他。而同时也有像柳宗元这样推崇古文的人,却无法与韩愈相比。到了宋代,韩愈才成为唐代特出的第一人。这显然是因为他遵循了中国士人的重大传统。幸好有新五代史的欧阳修,才开始批评朝廷。他对于冯道的定论成为了《新五代史》的开篇,韩愈也开始受到崇拜。于是中国传统的光明得以再次照耀,传统文化得以再次发扬,成为宋代一个士人较多的时代。

元代以后的士风

元代由于蒙古异族入主,政统变化于上,而道统也变化于下。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变。社会上的士人相继隐退在野,不与朝廷竞争。下至明清时期,士人开始从政,成为政府的一部分。参与政治,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其他的士人则转向佛道两家,成为异端。政治人物也多信奉释道。因此,元代社会士人的标准,未必比两晋南北朝更多。古代相传政治上的崇高理想,反而在洪秀全以科举不第为由,在广西山中起兵,奉耶稣为大哥,自为天弟,建立了“太平天国”。他们到处焚烧孔子庙。曾国藩以一湘乡在籍侍郎办事,最终平定了洪杨之乱。他的志向不在保护清朝,而在保护孔子。曾国藩最终也没有得到清朝的重用。当时是同治皇帝,与人民一同治理国家,所以不敢以帝王专制。接着是咸丰皇帝,与人民一同富裕,所以不敢以帝皇独富。可以知道,尽管是异族皇帝,对中国社会,都有顾忌。所以杰出的士人很少得到重用。但最终他们与士人共享天下,不敢安于专制。二十五史的诸儒,社会的士人与朝廷上层政治之间的关系,以上所述的例子,可以看出一部分。

辛亥革命以后的士和政治

辛亥革命以后的士和政治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政统发生了变化,道统也发生了变化。民初就有了新文化运动,以批判孔子为号召,打倒孔家店。孔家店中的伙计们,就是本文所说的社会底层的士人。从那时起,社会上有了民却无士。上至君,下至庶民,这可以说是全盘西化。西方民主政治,并不是全国独尊一政统,还有财统,即资本主义。西方的选举权,主要操纵在财统之手。学统并不占重要地位。学校教师,报纸杂志,各种刊物,言论自由,这是学统。但是与结党竞选并不相关。宗教信仰,政教分离,信仰自由,这是教统。按照中国人的观念,西方学统转向了教统,而政统则转向了财统。政教分离可以说是无关的。这与中国政统附属于士统的观念,即中国人所谓的道统和士统有很大的不同。最近的英美情况已经开始显露出来。它们进行了党派竞选,争取多数来执政,可以称之为党统。但党统政统与中国历史上所谓的道统和士统无关。这是中西文化的重大差异。

中国士统与西方学科统的不同

孔子曾说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说明中国士统不以财富为目标。相比之下,西方的学科统则将各个学科分门别类,各自成为专家,形成了各个独立的学科统。而中国的士统则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综合性的道统。

中国的士统并不是宗教组织,也不会形成一个党派。中国士人追求出众,而不是迎合多数人的意见。他们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去结党。这种士统是中国民族独有的特色。

与此不同的是,最近西方出现了一种趋势,即不允许各种统存在,只允许共产党。在这种党统下,财统、学统、教统、工统等都没有自由,只听从党的独裁。中国也有很多人向往这种模式。从民国以来,中国陷入了中西文化的争论和民主与极权的争论。中国自身的传统和地位被淡化。

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现在有人提倡文化复兴,以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基础。首先是民族主义,要有对民族传统生命和传统精神的认识。其次是民权主义,中山先生主张权力在民,政府需有能力,不需要完全听从民众的命令。最后是民生主义,中山先生认为民生主义即共产主义。但共产主义并不等于民生主义。中国传统经济理想更接近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中国的士人也可以看作是无产阶级。中山先生认为政府有能力,不需要听从党的命令。他倡导的五权宪法中的考试权、立法权、监察权等属于政统而不是党统。

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长期的建国纲领,而不是一时的施政方针。因此,它仍然属于道统,而不是治统。我们阐扬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时,必须深入体会这一前提。中国之后是否还需要士的存在,如何复兴士统,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重要问题,需要深入讨论。

中国士统的独特之处

中国士统的独特之处

中国士统与其他民族有所不同,他们所学所信的大纲和目标也不同。这个问题需要在其他文章中进行详细讨论,不能在此详述。

引用自钱穆《国史新论》

-更多-

最新教员

  1. 姚教员 南京邮电大学 电子与通信工程
  2. 赵教员 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3. 陈教员 济宁学院 汉语言文学
  4. 李教员 华东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 胡教员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计算机科学
  6. 丁教员 哥伦比亚大学 课程与教学
  7. 赵教员 吕梁学院 物理学
  8. 李教员 华东理工大学 生物工程
  9. 闻教员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富与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