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家教有三大思路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08-27】无为而无不为的教育—软件比硬件更重要
在教育上,我们应该学会无为而教、善于无为而教。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家族的素质也会对下一代产生巨大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所以,在教育子女上,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传身教。
例如,在美国有一个爱德华家族和珠克家族的对比。爱德华家族的子孙有许多成就,而珠克家族的子孙则多为流浪汉和犯罪分子。这再次说明了父母的素质对下一代的重要影响。
同样地,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家庭也展示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肯尼迪的父亲经常在饭桌上和孩子们讨论政治和国际事务,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的环境培养出了三位杰出的政治家。
我的父母没有陪读或辅导功课,但他们给了我阅读的习惯。这种习惯和兴趣是通过我父亲的榜样形成的。他喜欢阅读,从而激发了我对阅读和思考的兴趣。这种习惯塑造了我的人生选择。
自动化的教育—不需扬鞭自奋蹄
现在,许多父母过于干预孩子的行为。他们担心孩子变坏,认为自己的教育是最好的。然而,实际上,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自主学习。我们要追求的是教育的自动化,让孩子自己想要学习。
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老人和一群顽皮的孩子之间的互动。老人试图通过各种方法阻止孩子向他的房子扔石头,但都没有成功。最后,他提出每天付钱给孩子,作为他们扔石头的回报。最终,孩子们不再扔石头,因为他们失去了兴趣。
这个故事表明,只有孩子内心自己想要学习,才会有动力去学习。我们要让孩子的行动变成他们自己内心的渴望,而不是我们的要求。
另一个案例是在餐厅里目睹的。一个服务员的话激发了一个挑食的小女孩吃肉。这说明了只有满足孩子的需求,才能让他们自主学习。
在实现自动化教育时,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自由。我们不能控制孩子,而是要激发他们自己的学习需求。只要引发孩子的兴趣,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去学习。
个性化的教育—因材施教与因材为学
中国父母常常“望子成龙”。然而,现代的教育应该尊重个性,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传统的英才概念过于狭隘,英才的体现不仅出现在认知、艺术、体育等领域,还反映在政治、商务、管理等方面。学校教育应该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因材施教。
我们不能把每个学生都按照同样的标准制造,而是要根据他们的个性和需求进行教育。让孩子基于自身的个性来学习,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家吕型伟的实验
尊重每个孩子的学习速度
吕型伟教授在上海进行的实验中,发现一个班级里的20个普通孩子,每个人的学习速度都不同。有3个孩子只花了7年时间就学完了12年的课程,成功考入了交大。其他孩子也在老师的辅导下逐渐学有所成,最终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尊重每个孩子的学习速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挥潜力是非常重要的。 举个例子,有些孩子在学习上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知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潜力,只是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支持。而有些孩子可能会比较快速地掌握知识,这时老师需要给予更多的挑战和鼓励,让他们不断进步。
因材施教,助力每个孩子成才
吕型伟教授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节奏。为了帮助每个孩子都能取得成功,老师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比如,如果一个孩子擅长逻辑思维,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参加数学竞赛或者逻辑推理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而对于喜爱艺术的孩子,老师可以鼓励他们参加绘画、音乐等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南怀瑾先生的反思
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
南怀瑾先生指出,许多父母和老师常常会限制孩子的发展,导致他们无法充分发挥潜力。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天才,只是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因此,作为父母和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方向。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对科学感兴趣,父母可以鼓励他参加科技竞赛或者科学实验,培养他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而如果一个孩子对文学或者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父母可以支持他参加文学创作或者艺术表演,帮助他展现自己的才华。
因材立志,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为了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父母和老师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让他们走上成功的道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里展现天赋,实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