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答题粗心 有真假之分可能是心理问题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09-26】心理辅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007年高考,小张每考完一科,都兴高采烈地告诉妈妈,只有一道或者十道题不会做。然而,当高考成绩出来时,他却考了480分,落榜复读。为了解决儿子在考试中情绪烦躁的问题,黄女士在博学堂热线上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考试结果不如意的原因
心理咨询师王霏认为,孩子在考试中情绪烦躁的原因可能是找不到问题所在,把这种情绪带入考试中导致成绩不如意。家长的焦虑心理也会给孩子造成压力。
心理教师谢维兴进一步指出,要找到孩子的真正烦躁原因,可能是考试时状态不好,过度追求完美,或者是家长急躁心理给孩子施加的压力过大。
例如,有个学生复读了三年,每次考试都会变得心空白。这是因为他父亲一直认为只有考上重点大学才能有出息,所以没考好会产生怀疑。家长应意识到,学生成绩并不等同于将来的成就。
完美主义导致焦虑和烦躁
谢维兴老师分享了一个案例,一名学生在高一和高二时成绩都很好,所以在高三时对自己要求很高。她要求自己坐得特别端正,大小腿的夹角要成90°,以保证精力集中。一次考试时,她不小心把腿伸直了,就觉得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每次考试之前,她都会一直想着自己的腿,导致精神疲劳和焦虑。
这种学生属于完美主义者,敏感且有强迫症。通过专项治疗,她成功复读并考上了厦门大学。在治疗过程中,谢老师告诉家长和孩子,降低目标,说明考不上重点大学并不意味着不能成功,成功有很多方式。
粗心也有深层次原因
粗心并非简单的字面解释,往往有深层次的原因。例如,有些学生因为担心时间不够,看题速度过快,审题不清楚,答题节奏也过快,从而丢分。但是否只是粗心导致分数不高呢?王霏老师认为,基础不扎实、考场发挥受心理烦躁影响等原因也可能导致成绩不佳。
家长应该意识到孩子成绩的好坏并不决定将来的成就。解决孩子在考试中的烦躁问题,需要进行心理辅导,找到问题的根源,避免将这种状态带入下一阶段的复习。